翻譯和注釋
譯文
哪兒可以去采蘋?就在南面澗水濱。
哪兒可以去采藻?就在積水那淺沼。
什么可把東西放?有那圓筥和方筐。
什么可把食物煮?三腳錡與無足釜。
安置祭品在哪里?祠堂那邊窗戶底。
這次誰來做主祭?恭敬虔誠待嫁女。
譯文二
哪兒可以去采蘋?就在南面澗水濱。
哪兒可以去采藻?就在積水那淺沼。
什么可把東西放?有那圓簍和方筐。
什么可把食物煮?有那鍋兒與那釜。
安置祭品在哪里?祠堂那邊窗戶底。
今兒誰是主祭人?少女恭敬又虔誠。
(惠渭舟譯)
題解
女子為貴族采蘋祭祀。采蘋。大夫妻能循法度也。能循法度。則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。
注釋
于以:猶言“于何”,在何處。
蘋(pín):又稱四葉菜、田字草,蘋科,為生于淺水之多年生蕨類植物,可食。
藻:杉葉藻科,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,可食。一說水豆。
行(xíng)潦(lǎo):溝中積水。行,水溝;潦,路上的流水、積水?!睹珎鳌罚骸靶辛?,流潦也?!?/p>
筥(jǔ):圓形的筐。方稱筐,圓稱筥。
湘: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。《毛傳》:“亨也?!卑醇磁?。
錡(qí):三足鍋。釜:無足鍋。锜與釜均為炊飯之器。
奠:放置。
宗室:宗廟、祠堂?!睹珎鳌罚骸按笞谥畯R也?!贝笞冢创蠓蛑甲?。牖(yǒu):窗戶。
尸:主持。古人祭祀用人充當(dāng)神,稱尸。《毛傳》:“尸,主。齊,敬。季,少也?!?/p>
有:語首助詞,無義。齊(zhāi):美好而恭敬,“齋”之省借。季:少、小。
采蘋問答
問:《采蘋》的作者是誰?
答:采蘋的作者是佚名
問:采蘋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采蘋是先秦的作品
問:采蘋是什么體裁?
答:詩經(jīng)·國風(fēng)·召南
問:于以采蘋?南澗之濱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于以采蘋?南澗之濱 出自 先秦佚名的《采蘋》
問:于以采蘋?南澗之濱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于以采蘋?南澗之濱 的下一句是 于以采藻?于彼行潦。
問: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?
答:佚名名句大全
采蘋賞析
對于這首詩的主旨,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將其與《采蘩》、《行葦》、《泂酌》同視為“昭忠信”之作,而更多的古代學(xué)者受“詩教”的影響。根據(jù)《禮記·昏義》為說,認(rèn)為是貴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廟祭祀祖先的詩,毛傳云:“古之將嫁女者,必先禮之于宗室,牲用魚,芼之以蘋藻?!狈接駶櫋对娊?jīng)原始》云:“女將嫁而教之以告于其先也?!蔽┟鞔慰对娊?jīng)世本古義》認(rèn)為詩中所謂“季女”與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八年》中的“季蘭”同為一人,均是指周武王元妃邑姜,此詩即是贊美邑姜之作?,F(xiàn)代學(xué)者大都認(rèn)為這首詩是描寫女奴們?yōu)槠渲魅瞬赊k祭品以奉祭祀的詩篇,這更符合詩意。
根據(jù)文獻(xiàn)我們可以知道,在古代,貴族之女出嫁前必須到宗廟去祭祀祖先,同時學(xué)習(xí)婚后的有關(guān)禮節(jié)。這時,奴隸們?yōu)槠渲魅瞬赊k祭品、整治祭具、設(shè)置祭壇,奔走終日、勞碌不堪,這首詩就是描寫她們勞動過程的。全詩三章,每章四句。首章兩問兩答,點(diǎn)出采蘋菜、采水藻的地點(diǎn),次章兩問兩答,點(diǎn)出盛放、烹煮祭品的器皿,末章兩問兩答,點(diǎn)出祭地和主祭之人。
俗話說:“上供神吃,心到佛知?!边@些普普通通的祭品和繁瑣的禮儀,卻蘊(yùn)積著人們的寄托和希冀,因而圍繞祭祀的一切活動都無比虔誠、圣潔、莊重,正如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所說:“茍有明信,澗溪沼沚之毛,蘋蘩蕰藻之菜,筐筥錡釜之器,潢汙行潦之水,可薦于鬼神,可羞于王公?!币虼耍娙瞬粎捚錈?,不惜筆墨,層次井然地敘寫祭品、祭器、祭地、祭人,將繁重而又枯燥的勞動過程描寫得繪聲繪色。
這首詩的藝術(shù)魅力主要源于問答體的章法,而其主要構(gòu)成因素就是五個“于以”的運(yùn)用,正如吳闿生《詩意會通》引舊評所云:“五用‘于以’字,有‘群山萬壑赴荊門’之勢?!比姽?jié)奏迅捷奔放,氣勢雄偉,而五個“于以”的具體含意又不完全雷同,連綿起伏,搖曳多姿,文末“誰其尸之,有齊季女”戛然收束,奇絕卓特,烘云托月般地將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現(xiàn)給讀者。(昝亮)
- 新寨餞南歸客初更月蝕缺半璧,三更北風(fēng)雪平屋。夜寒置酒送歸客,長歌燕雁燈前落。故園無書已十月,目極千里云水隔。客方有行乃未已,歸且經(jīng)予江上宅。比鄰諸老應(yīng)相問,為道於今不如昔。新知翻手覆手閑,故人江南與江北。有時日高天氣清,炙背南軒把書策??蓱z斯人巧言語,今已埋沒黃土陌。乃知生前傾意氣,不用身后書竹帛。往在江南最少年,萬事過眼如鳥翼。夜行南山看射虎,失腳墜入崖底黑。卻攀荊棘上平田,何曾悔念身可惜。辭家上馬不反顧,談笑據(jù)鞍似無敵。邇來多病足憂虞,平地進(jìn)寸退數(shù)尺。意氣索然成老翁,所有鬢發(fā)猶未白。閑居為婦執(zhí)薪爨,宿處野人爭臥席。昔壯今衰殆不如,吾恐未必不為福。寄聲諸老善自愛,客行努力更強(qiáng)食。門前種柳今幾長,戒兒勿令打鸂鶒。春晚歸來躑躅間,為公置酒臨江閣。
- 顏魯公畫像結(jié)芻續(xù)體祭中丞,鬼質(zhì)何為苦見嗔。千五百年如烈日,二十四州惟一人。朝衣視坎趨前死,羽服行山即此身。賴有區(qū)區(qū)張孝舉,直言驚倒?jié)h廷臣。
- 汴河覽古煬帝龍舟向此行,三千宮女采橈輕。渡河不似如今唱,為是楊家怨思聲。
- 和蘇提舉喜雨瞻仰雖勤隔壤穹,此誠何自達(dá)天中。幸憑今日皇華使,不假當(dāng)年帝釋宮。人道蘇天零點(diǎn)廣大,歲逢商旱得流通。欲知八郡生靈喜,七月興歌我稼同。
- 贈靈鷲山道潤禪師院常恨煙波隔,聞名二十年。結(jié)為清氣引,來到法堂前。薪拾紛紛葉,茶烹滴滴泉。莫嫌來又去,天道本泠然。
- 石蒼舒醉墨堂標(biāo)簽:書法人生識字憂患始,姓名粗記可以休。何用草書夸神速,開卷惝怳令人愁。我嘗好之每自笑,君有此病何年瘳。自言其中有至樂,適意無異逍遙游。近者作堂名醉墨,如飲美酒銷百憂。乃知柳子語不妄,病嗜土炭如珍羞。君于此藝亦云至,堆墻敗筆如山丘。興來一揮百紙盡,駿馬倏忽踏九州。我書意造本無法,點(diǎn)畫信手煩推求。胡為議論獨(dú)見假,只字片紙皆藏收。不減鐘張君自足,下方羅趙我亦優(yōu)。不須臨池更苦學(xué),完取絹素充衾裯。
- 送陳秀才赴舉諸侯懼削地,選士皆不羈。休隱脫荷芰,將鳴矜羽儀。甲科爭玉片,詩句擬花枝。君實(shí)三楚秀,承家有清規(guī)。
- 次和天童僧惠杲書記袖詩來訪三首出山相過便東行,水落山空一別輕。留得清詩照窗幾,萬花妝里獨(dú)梅兄。
- 淳熙乙未春予有桂林之役自湘潭往省先塋以二下馬步深徑,洗盞酌寒泉。念不踐此境,于今復(fù)三年。人事苦多變,泉色故依然。緬懷德人游,物物生春妍。當(dāng)時疏辟功,妙意太古前。屐齒不可尋,題榜尚覺鮮。書堂何寂寂,草樹亦芊芊。于役有王事,未暇謀息肩。聊同二三子,煮茗蒼崖邊。預(yù)作他年約,扶犁山下田。
- 酒熟書喜小槽春夜壓春醪,天與龜堂慰作勞。喜似系囚聞縱釋,快如苛癢得爬搔。未陳尊杓心先醉,傍睨江山氣已豪。久厭膻葷愁下筋,眼明湖上得雙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