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馮涓《蜀馱引》
昂藏大步蠶叢國,曲頸微伸高九尺。
卓女窺窗莫我知,嚴仙據(jù)案何曾識。
自古皆傳蜀道難,爾何能過拔蛇山。
忽驚登得雞翁磧,又恐礙著鹿頭關。
注釋參考
自古
(1).從古以來?!对姟ば⊙拧じμ铩罚骸拔胰∑潢?,食我農(nóng)人,自古有年?!薄墩撜Z·顏淵》:“自古皆有死,民無信不立?!?三國 魏 曹丕 《典論·論文》:“文人相輕,自古而然。” 宋 歐陽修 《定風波》詞:“任是好花須落去,自古?!?/p>
(2).泛指從前。 清 劉大櫆 《送張福清序》:“昔在自古, 閩 粵 不齒於上國?!?/p>
蜀道難
(1).樂府《瑟調曲》名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、 劉孝威 等均有此作, 唐 李白 所作尤有名?!稑犯娂は嗪透柁o十五·瑟調曲五》引 唐 吳兢 《樂府解題》:“《蜀道難》備言 銅梁 、 玉壘 之阻,與《蜀國絃》頗同?!薄稑犯娂は嗪透柁o十五·瑟調曲五》引《尚書談錄》:“ 李白 作《蜀道難》以罪 嚴武 ,后 陸暢 謁 韋南康 皋 於 蜀郡 ,感 韋 之遇,遂反其詞作《蜀道易》云:‘蜀道易,易於履平地。’”
(2).謂入 蜀 道路的艱難。 清 洪昇 《長生殿·驚變》:“在深宮兀自嬌慵慣,怎樣支吾 蜀 道難!我那妃子呵,愁殺你玉軟花柔要將途路趲?!?清 張問陶 《高碑店垂絲古柳》詩:“平原繫馬五更寒,萬里重來 蜀 道難?!?/p>
蛇山
(1).即 黃鶴山 。橫亙 湖北省 武漢市 武昌 城中。與 漢陽 龜山 隔江對峙。山形蜿蜒如蛇,故名。
(2).在 陜西省 寶雞市 西南。山多蛇,故名。
(3).《山海經(jīng)》中的山名?!渡胶=?jīng)·中山經(jīng)》:“又東四百里,曰 蛇山 ,其上多黃金,其下多堊,其木多栒,多橡章,其草多嘉榮,少辛。”《山海經(jīng)·海內經(jīng)》:“ 北海 之內,有 蛇山 者, 蛇水 出焉,東入于海?!?/p>
馮涓名句,蜀馱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